电话:16609988677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人才市场

喀什特区建设与人才资源探析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时间:2022-06-19 作者:王国良 浏览量: 92

摘要:推动喀什特区的发展需要积极招揽人才、培养人才,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分析了喀什经济特区人才资源的现 状,结合喀什地区的特点探讨了发展和利用人才资源的途径。

关键词:喀什;人才资源;劳动力;劳动者素质;人才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1)19-0082-02

作者简介:王国良(1986-),男,河南潢川人,喀什师范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法政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2010 级 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1-08-04

1992 年前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1]380 在南巡讲话中,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 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 ”[1]108 胡锦涛总书记也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充分利用和发展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2]。 喀什特区的发展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才有可能把喀什建设成为 “中国西部明珠”和“世界知名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一、喀什经济特区人才资源现状

喀什是我国最西部的一座边陲城市,是西部开发的桥头堡,是西部开放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随着 2010 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确立喀什为经济特殊开发区,4 个省市(广东、深圳、上海、山东)对口援建,喀什获得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良好机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靠人才, 人才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喀什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喀什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人才总量在平稳增长, 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是,喀什地处偏远,一些信教民众思想观念陈旧,少数宗教极端分子和民族分裂分子仍在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地区人才的引进和输出。 喀什地区教育水平偏低,培养人才质量不高,同时人才流失严重。

从 2000 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喀什正在从一个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向一个生态的工业化城市迈进, 地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根据喀什的区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 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都是喀什所需要的。 目前农村改造和建设迫在眉睫,但缺乏农村建设适用性人才;民族特色产业集聚,但缺乏精通民族特色产业的技术人才; 社会各方面服务机能欠缺,缺乏社会工作人才。 区以人立,业以人兴。 喀什特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人才,呼唤人才。

二、新形势下喀什人才资源发展的途径

(一)依托优惠政策扩充人才队伍

2010 年是喀什地区全民欢庆的一年。 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喀什伴随中央新疆工作座 谈会的召开,被确立为经济特殊开发区,并成为深圳、广 州、上海、山东对口援建的对象。喀什迎来了千载难逢的 发展机遇,这也是喀什扩充人才队伍的大好机遇。

首先,喀什应当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实施“栽树引凤”工程,招揽人才。喀什特区的建设需要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国家政策的倾斜无疑给“引凤”工程提供了宏观的基础保障和动力支持。喀什应当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德才兼备的人才加入地区建设队伍。 如调配四省市对口援建相应的党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来支援喀什特区建设;大力宣传喀什人才强区发展战略,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进入喀什。 喀什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财政基础薄弱,如此引进人才无疑是成本小、见效快的途径。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优良的人才环境,是人尽其才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 邓小平同志曾说:“要创造一种环境, 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 ”[1]109 他强调:“我们要开一条路出来,让有才能的人很快成长,不要老是把人 才卡住。 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这条路还没有开出来,各行各业,包括企业,都要解决这个问 题。 ”[1]18 人才包罗万象,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 等待着去发掘和寻觅。 喀什应当积极建构公平、公正的用人坏境,努力形成开放、宽松、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再次, 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支援西部活动, 吸引有志青年加入喀什特区的建设。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人才资源,特区的建设需要年轻的人才队伍。 要真正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为实施“人才强喀”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力挖掘本地人才资源

喀什是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建设喀什特区,必须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的人才资源。 为此,首先应当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少数民族素质。 据 2009 年喀什统计局的资料: 全地区有普通高等院校 1 所,招生人数 2 692 人,在校学生 11 400 人;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5 所,招生人数 4 239 人,在校学生 8 742 人; 有普通中学 222 所, 招生人数 8.86 万人,在校学生 27 万人;有小学 1027 所,招生人数 6.95 万人,在校学生 42.25 万人;学前教育机构 715 所,在校学生 9.45 万人。 喀什的教育基础设施正在完备之中,喀什的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人数也愈来愈多。 国家推行的“双语”教学已在全区普及,汉维互通的复合 型人才在大批的涌现。 实行“人才强喀”,必须大力挖掘本地人才资源,充分利用本地人才资源,这也是有效配合对口援建的需要。

其次,要解放思想,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 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 子的数量和质量。 ”[1]120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提 高劳动者的素质。 ”喀什特区的发展必须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尤其要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喀什特区整体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村的劳动力做支撑,劳 动者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在实际生产活 动中的应用,文化程度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 据调查,喀什地区农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而受宗教的影响较深。 要加强面向农村劳动者的实用技术普及教育和技能培训,打开思维,开扩 眼界,努力使农村劳动力走向人才市场。 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改善喀什地区的整体面貌意义重大。

再次,应以民族特色产业为龙头,挖掘和培养民族特色技术产业人才。喀什是瓜果之乡、美食之乡、巴扎之乡、歌舞之乡,民族医疗、民族服饰等一系列的民族产业集聚喀什,因此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掘真正理解当地风土人情、 掌握民族特色技术的开拓性人才,并加大培训力度。

最后,要扩大人才交流,促进喀什特区跨越式发展。自 2010 年对口援建的序幕拉开以来,兄弟省市的各行各业的人才逐渐齐聚喀什,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人才交流的作用愈来愈大。 如在对口援建中,四省市党政领导班子直接进入喀什参与筹划发展规划,地区民族人士(包括党政、教育、医疗、工程技术等)一批批派往内地对应省市学习培训等。 这种引进来、放出去的人才互通交流战略,可以为喀什特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每年一届的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也是人才交流大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就是人才。 人才的发展和交流是特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着特区建设的未来。

(三)积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喀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积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才能留住人才,有效发挥人才的作用。

第一,建立人才优出优进机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扬长避短,是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职能部门在用人时要有伯乐般的慧眼,本着宽容、友善的态度择人用人。对引进来的、派出去的人员,都要进行优中选优,扬长避短。

第二,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对干得好的、干得差的经过考核给予不同的报酬。 我们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 ”[3]102 通过不断完善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让不同类型的各种人才在喀什的建设发 展中都能够发现自己的价值,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健全人才考核和监督机制。邓小平同志说: “要实行考核制度。 考核必须是严格的、全面的,而且是经常的。 各行各业都要这样做。”[3]102 喀什的发展亦即人才的发展,人才蕴涵于人民群众中,来源于人民 群众。 在完善政府法律法规对人才资源的管理前提下,必须由人民群众来监督。 一切背离人民群众利益的所为,都应该受到严厉的法律惩治。 用人单位内部的监督也十分重要。“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 不是能天天看到的,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 悉的。 ”[4]有健全的人才考核和监督机制,人才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喀什特区的长期发展才能获得稳定 的人才保障。商法有所不同,关键区别在于冲突解决前,是否已经存在一些共同的目标。

第三种,谈判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冲突双方各自的目标始终无法统一但都坚持自己的目标正确时使用。 在使用此法时,冲突双方都会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优势迫使对方做出一定的让步。谈判法的实质是冲突双方通过讨价还价为双方找到一个得与失的平衡点。冲突的解决方案通常是由权力较大的一方强制对方服从执行。如果后者愿意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或妥协,冲突就可能解决;如果后者不从,前者则会采取后续措施对后者实施惩罚。 当然,利用谈判法解决冲突,需要看渠道成员的沟通能力和是否依然保持合作的意愿。 如果双方谈判无果,有可能会发生更大的冲突,生产商与中间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则会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第四种,第三方干预法。 依靠渠道外力即独立第三方来解决渠道冲突,一般适用于冲突双方难以达成妥协,且矛盾冲突较严重的时候。 双方可以在独立第三方的召集和主持下,坦诚布公地交换意见,分析冲突的矛盾焦点,寻找冲突解决的共同方向,最终找到

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渠道冲突严重时,则只能通过诉讼、法律仲裁等途径来最终解决双方的冲突。

第五种,退出渠道。从现有渠道中退出,可能意味着中断与某些渠道成员的合作关系。这是解决快速消费品渠道冲突的最后一种方法,也是解决快速消费品渠道冲突的普遍方法。 但是,退出渠道的成本和风险一般较大。 企业如果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渠道可供选择,但又想继续从事原行业,最好不要轻易使用这种方法。 只有当水平性或垂直性冲突无法解决时,退出渠道才是一种可取的办法。

以上 5 种方法,适合调解不同水平的冲突。 其中使用协商法和劝说法,对维护生产商与中间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有利的,而使用谈判法、第三方干预法和退出渠道法,则往往会破坏生产商与中间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程恒堂.快速消费品分销渠道的冲突解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

黄建,刘国莲.我国快速消费品营销渠道冲突的表现及影响

[J].经济师,2008(8).

周筱莲. 家电行业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与解决方法

[J].江苏商论,2009(8).


喀什特区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实行“人才强喀”战略, 积极采取措施,尊重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这样,喀什特区建设过程中就会出现英才辈出、人才济济的局面,从而为喀什特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保障和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闫建林.论邓小平人才理论与科学的人才观[J].前沿,2008(4).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9.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喀什尚普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ICP备2022000553号-1 新公网安备65310102653287号

地址: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经济开发区喀什综合保税区1-1仓库贴建办公室1楼101室 EMAIL:14186711@qq.com

人力资源证: (新)人服证字[2022]第1114000123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